「發債即融資」:香港RWA路線會失敗嗎?

中級6/10/2025, 1:20:10 AM
香港 RWA 路線爲何停滯?本文深度分析「發債即融資」的局限,提出回歸基礎設施、布局離岸市場、打造亞太鏈上資產樞紐的新戰略路徑。

過去幾天,HashKey 與 OSL 的媒體交鋒再次將香港虛擬資產生態推上聚光燈:10 家持牌交易平台已獲發牌、8 家仍在排隊中,卻鮮有真正跑出流量與深度。更令人尷尬的是,被寄予厚望的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在完成三單試水後便陷入停滯;多數持牌平台只能依賴 OTC 業務維持生計,收入卻杯水車薪。

牌照紅利尚未兌現、產品創新舉步維艱,香港的 RWA 路線正面臨一場「何去何從」的集體拷問,這會不會是一場失敗的新金融試點?


(ChatGPT 生圖)

核心結論先行:香港當前的 RWA 試驗並不會「失敗」,但若繼續停留在「發債=融資」的單線思維,勢必被華爾街的標準化浪潮與東南亞的多層次資本網路雙向擠壓。唯一出路——回歸基礎設施、做深機構市場、放大離岸優勢、塑造亞太鏈上資產樞紐。

01 先看曲線:美國穩步爬坡,香港被動催熟

  1. 華爾街(T‑RWA 路徑):從比特幣現貨 ETF → 美債代幣化 →銀行存款代幣化 → MMF 代幣化 → 穩定幣 →美股代幣化。全部圍繞「降本增效+不動存量」,幾乎不碰增量融資,不碰非標產品。

  2. 香港曲線:跳過標準化階段,直接在沙盒裏發行三筆非標企業債,被科技公司+券商推上 C 位。催熟的 RWA 市場,目前二級流動性缺席、增發停擺,已滑向期望膨脹頂端。

痛點制造:
· 資產端窄——只容納準新能源債,忽視物流倉儲、AI 算力中心、貴金屬礦等現金流資產;
· 資金端貴——美元成本 10%+,項目起步 3000 萬美元,勸退中小企業;
· 基礎設施缺——公鏈、托管、Oracle 全靠單一聯盟鏈;
· 市場教育荒——資產端、資金端還未完成市場教育,第三方機構的券商、審計、做市商尚未成體系,而持牌交易平台的 RWA 業務還未開胡,基本靠 OTC 續命。

02 爲什麼「復制華爾街」復制不來?

雖然香港對於華爾街是亦步亦趨抄作業,但同樣是 ETF 的數據,前段時間 BTC 價格低迷時美國的 ETF 淨流入 2.6 億美元;而同期,香港 ETF 的申購贖回爲零。

解決方案(三步)

  1. 資產:從單一債轉向「債+股+大宗商品+碳信用」多元池。
  2. 資金:設立離岸 RWA 母基金,港元穩定幣/Crypto+港元+美元三幣並行;
  3. 基礎設施:公鏈 Layer2(HashKeyChain 或微衆科技)+HKD 穩定幣+合規 Custody,形成 7×24 結算網。

03 離岸金融架構:內地資產×香港一級×海外二級× DeFi 次級

不要被各種信息渠道混淆和污染,內地優質資產的路徑只能走這樣的離岸金融結構:

  1. 資產確權——內地 SPV 打包資產(貴金屬、制造業、農業、AI 算力數據中心、物流倉儲等);
  2. 一級發行——香港持牌券商+審計定價,私募 RWA Fund;
  3. 二級流動——新加坡/迪拜二級市場或 ATS 做市,USDT/USDC 池提速;
  4. 次級/DeFi——鏈上 AMM、Staking 抵押,打開零售流量。

該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避開單點監管瓶頸,讓資金與資產跨域套利,再反哺香港一級市場,形成正循環。

04 香港機構市場:債只是「管退」,別當「募投」

RWA 不只是發債融資,更不是前置性融資,好的資產包不缺合適的資金端

  1. 債本質是服務長期機構持有;若資產池不夠寬厚,二級市場必然貧瘠。
  2. 真正缺的不是「能賣債的人」,而是券商+審計組合產生的「可盡調、可穿透」的優質資產包。
  3. 持牌交易平台應轉型做市+投研+社區三位一體,而非坐等明星項目空降。

05 農業 RWA:從「馬陸葡萄」到鄉村升級

高價值農產品的收益並不低,而且政策監管容忍度很高

  1. 土地確權難→走權益 SPV+農業 REITs,避免觸碰紅線。
  2. 高價值作物(野山參、中藥材、沉香、陳皮等)+倉單/採購長協→ 收益權融資。
  3. 鄉村文旅+地標品牌上鏈→讓全球資本買到「風景+收益+ESG」。

農業 RWA 提供增量故事,爲香港打開「綠色金融+鄉村振興」新賽道。

06 基礎設施策略:打造「亞太鏈上資產清單」

用 Web3.0 基礎設施的思路來建設 Web2.5 的 RWA 基礎設施

· HKD 穩定幣——連結人民幣國際化(儲備資產-離岸人民幣),成爲港元清算錨;

· Layer2 公鏈——承載港股代幣化、RWA 基礎設施;

· 持牌交易平台聯盟 DEX——建立流動性聯盟,共享做市深度,打通港股與加密股;

· OTC&Custody——對接機構冷錢包、家族辦公室和駐港金融機構的離岸資金;

· DePIN+AI Agent——放棄「數字化-上鏈-代幣化」的錯誤路徑,基於基礎設施直接生成鏈上分布式資產,形成可追溯分布式資產數據網路。

07 未來路線圖:從「抄作業」到「出考題」

08 結語:香港 RWA 不會失敗,但路徑要重構

失敗的不是理念,而是單線程的「發債-融資邏輯」。香港若想在 RWA 時代保持新金融中心地位,需從「復制華爾街」升級爲「整合內地資產+離岸資金+鏈上基礎設施」的三維戰場。當 HKD 穩定幣、Layer2 清算、跨域 ATS 三駕馬車成型,香港將從「跟跑者」成爲「亞太鏈上資產樞紐」,真正把 RWA 的故事講完、做深、做大。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BLOCKBEATS],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葉開],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發債即融資」:香港RWA路線會失敗嗎?

中級6/10/2025, 1:20:10 AM
香港 RWA 路線爲何停滯?本文深度分析「發債即融資」的局限,提出回歸基礎設施、布局離岸市場、打造亞太鏈上資產樞紐的新戰略路徑。

過去幾天,HashKey 與 OSL 的媒體交鋒再次將香港虛擬資產生態推上聚光燈:10 家持牌交易平台已獲發牌、8 家仍在排隊中,卻鮮有真正跑出流量與深度。更令人尷尬的是,被寄予厚望的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在完成三單試水後便陷入停滯;多數持牌平台只能依賴 OTC 業務維持生計,收入卻杯水車薪。

牌照紅利尚未兌現、產品創新舉步維艱,香港的 RWA 路線正面臨一場「何去何從」的集體拷問,這會不會是一場失敗的新金融試點?


(ChatGPT 生圖)

核心結論先行:香港當前的 RWA 試驗並不會「失敗」,但若繼續停留在「發債=融資」的單線思維,勢必被華爾街的標準化浪潮與東南亞的多層次資本網路雙向擠壓。唯一出路——回歸基礎設施、做深機構市場、放大離岸優勢、塑造亞太鏈上資產樞紐。

01 先看曲線:美國穩步爬坡,香港被動催熟

  1. 華爾街(T‑RWA 路徑):從比特幣現貨 ETF → 美債代幣化 →銀行存款代幣化 → MMF 代幣化 → 穩定幣 →美股代幣化。全部圍繞「降本增效+不動存量」,幾乎不碰增量融資,不碰非標產品。

  2. 香港曲線:跳過標準化階段,直接在沙盒裏發行三筆非標企業債,被科技公司+券商推上 C 位。催熟的 RWA 市場,目前二級流動性缺席、增發停擺,已滑向期望膨脹頂端。

痛點制造:
· 資產端窄——只容納準新能源債,忽視物流倉儲、AI 算力中心、貴金屬礦等現金流資產;
· 資金端貴——美元成本 10%+,項目起步 3000 萬美元,勸退中小企業;
· 基礎設施缺——公鏈、托管、Oracle 全靠單一聯盟鏈;
· 市場教育荒——資產端、資金端還未完成市場教育,第三方機構的券商、審計、做市商尚未成體系,而持牌交易平台的 RWA 業務還未開胡,基本靠 OTC 續命。

02 爲什麼「復制華爾街」復制不來?

雖然香港對於華爾街是亦步亦趨抄作業,但同樣是 ETF 的數據,前段時間 BTC 價格低迷時美國的 ETF 淨流入 2.6 億美元;而同期,香港 ETF 的申購贖回爲零。

解決方案(三步)

  1. 資產:從單一債轉向「債+股+大宗商品+碳信用」多元池。
  2. 資金:設立離岸 RWA 母基金,港元穩定幣/Crypto+港元+美元三幣並行;
  3. 基礎設施:公鏈 Layer2(HashKeyChain 或微衆科技)+HKD 穩定幣+合規 Custody,形成 7×24 結算網。

03 離岸金融架構:內地資產×香港一級×海外二級× DeFi 次級

不要被各種信息渠道混淆和污染,內地優質資產的路徑只能走這樣的離岸金融結構:

  1. 資產確權——內地 SPV 打包資產(貴金屬、制造業、農業、AI 算力數據中心、物流倉儲等);
  2. 一級發行——香港持牌券商+審計定價,私募 RWA Fund;
  3. 二級流動——新加坡/迪拜二級市場或 ATS 做市,USDT/USDC 池提速;
  4. 次級/DeFi——鏈上 AMM、Staking 抵押,打開零售流量。

該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避開單點監管瓶頸,讓資金與資產跨域套利,再反哺香港一級市場,形成正循環。

04 香港機構市場:債只是「管退」,別當「募投」

RWA 不只是發債融資,更不是前置性融資,好的資產包不缺合適的資金端

  1. 債本質是服務長期機構持有;若資產池不夠寬厚,二級市場必然貧瘠。
  2. 真正缺的不是「能賣債的人」,而是券商+審計組合產生的「可盡調、可穿透」的優質資產包。
  3. 持牌交易平台應轉型做市+投研+社區三位一體,而非坐等明星項目空降。

05 農業 RWA:從「馬陸葡萄」到鄉村升級

高價值農產品的收益並不低,而且政策監管容忍度很高

  1. 土地確權難→走權益 SPV+農業 REITs,避免觸碰紅線。
  2. 高價值作物(野山參、中藥材、沉香、陳皮等)+倉單/採購長協→ 收益權融資。
  3. 鄉村文旅+地標品牌上鏈→讓全球資本買到「風景+收益+ESG」。

農業 RWA 提供增量故事,爲香港打開「綠色金融+鄉村振興」新賽道。

06 基礎設施策略:打造「亞太鏈上資產清單」

用 Web3.0 基礎設施的思路來建設 Web2.5 的 RWA 基礎設施

· HKD 穩定幣——連結人民幣國際化(儲備資產-離岸人民幣),成爲港元清算錨;

· Layer2 公鏈——承載港股代幣化、RWA 基礎設施;

· 持牌交易平台聯盟 DEX——建立流動性聯盟,共享做市深度,打通港股與加密股;

· OTC&Custody——對接機構冷錢包、家族辦公室和駐港金融機構的離岸資金;

· DePIN+AI Agent——放棄「數字化-上鏈-代幣化」的錯誤路徑,基於基礎設施直接生成鏈上分布式資產,形成可追溯分布式資產數據網路。

07 未來路線圖:從「抄作業」到「出考題」

08 結語:香港 RWA 不會失敗,但路徑要重構

失敗的不是理念,而是單線程的「發債-融資邏輯」。香港若想在 RWA 時代保持新金融中心地位,需從「復制華爾街」升級爲「整合內地資產+離岸資金+鏈上基礎設施」的三維戰場。當 HKD 穩定幣、Layer2 清算、跨域 ATS 三駕馬車成型,香港將從「跟跑者」成爲「亞太鏈上資產樞紐」,真正把 RWA 的故事講完、做深、做大。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BLOCKBEATS],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葉開],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