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幣,美股上市公司新財富密碼

中級6/5/2025, 1:27:47 AM
文章深入分析 SharpLink Gaming 和 MicroStrategy 如何透過買幣策略實現市值的快速膨脹,揭示這種策略背後的金融邏輯和潛在風險。

5 月 27 日,納斯達克的交易大廳裏,一只名不見經傳的小股票掀起了巨浪。

SharpLink Gaming(SBET),一家市值僅 1000 萬美元的小型博彩公司,宣布通過 4.25 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投資,買下約 163,000 枚以太坊(ETH)。

消息一出,SharpLink 的股價火箭衝天,漲幅一度超過 500%。

買幣,可能正在成爲美股上市公司拉股價的新財富密碼。

故事的源頭自然是 MicroStrategy(微策略,現已更名爲 Strategy,股票代碼 MSTR),這家率先點燃戰火的公司,早在 2020 年就大膽押注比特幣。

五年間,它從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搖身一變成爲“比特幣投資先鋒”。2020 年,MicroStrategy 的股價僅 10 多美元;到 2025 年,這只股票已飆升至 370 美元,市值突破 1000 億美元。

買幣,不僅讓 MicroStrategy 的資產負債表膨脹,更讓它成爲資本市場的寵兒。

2025 年,這場熱潮愈演愈烈。

從科技公司到零售巨頭,再到小型博彩企業,美股上市公司正在用加密貨幣點燃估值的新引擎。

靠買幣做大市值的財富密碼裏,到底有什麼門道?

MicroStrategy,幣股融合玩法教科書

一切始於 MicroStrategy。

2020 年這家企業軟件公司率先開啓了美股買幣熱潮,CEO Michael Saylor 曾表示,比特幣是“比美元更可靠的保值資產”;

充值信仰很精彩,但真正讓這家公司脫穎而出的,是它在資本市場的玩法。

MicroStrategy 的玩法可以用“可轉換債券+比特幣”的組合來概括:

首先,公司通過發行低利率可轉換債券籌集資金。

2020 年起,MicroStrategy 多次發行此類債券,利率低至 0%,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例如,2024 年 11 月,它發行了 26 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融資成本幾乎爲零。

這些債券允許投資者在未來以固定價格轉換爲公司股票,相當於給投資者一個看漲期權,同時讓公司以極低的成本獲得現金。

其次,MicroStrategy 將籌集的資金全部投入比特幣。通過多輪融資持續加倉比特幣,讓比特幣成爲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核心組成部分。

最後,MicroStrategy 利用比特幣價格漲帶來的溢價效應,啓動了一套“飛輪效應”。

當比特幣價格從 2020 年的 1 萬美元漲到 2025 年的 100000 美元時,公司資產價值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投資者買入股票。股票價格的漲,又讓 MicroStrategy 能夠以更高的估值再次發行債券或股票,籌集更多資金,繼續購入比特幣,從而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資本循環。

這一模式的核心在於低成本融資和高回報資產的結合。通過可轉換債券以近乎零成本借錢,買入波動性強但長期看漲的比特幣,再利用市場對加密貨幣的熱情放大估值。

這種玩法不僅改變了 MicroStrategy 的資產結構,也爲其他美股公司提供了教科書式的範本。

SharpLink,借殼之意不在酒

SharpLink Gaming(SBET)把上述玩法優化了一下,用的資產是以太坊(ETH)而非比特幣。

但這背後,還有幣圈力量與資本市場的巧妙結合。

它的玩法也可以用“借殼”來概括,核心在於利用上市公司的“殼”和加密敘事,快速放大估值泡沫。

SharpLink 原本是一家掙扎在納斯達克退市邊緣的小公司,股價一度低於 1 美元,股東權益不足 250 萬美元,合規壓力巨大。

但它有一個殺手鐧——納斯達克的上市身分。

這個“殼”吸引了幣圈巨頭的目光: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Joe Lubin 領導的 ConsenSys。

2025 年 5 月,ConsenSys 聯合多家加密領域風投公司(如 ParaFi Capital、Pantera Capital),通過一筆 4.25 億美元的 PIPE(私募股權融資),主導了對 SharpLink 的收購。

他們發行了 6910 萬股新股(每股 6.15 美元),迅速拿下 SharpLink 超過 90%的控制權,省去了 IPO 或 SPAC 的繁瑣流程。Joe Lubin 被任命爲董事會主席,ConsenSys 明確表示將與 SharpLink 合作,探索“以太坊金庫策略”。

有人說這是 ETH 版本的微策略,但實際上玩法更精妙。

這筆交易的真正目的並非改善 SharpLink 這家公司的博彩業務,而是它成爲幣圈進入資本市場的橋頭堡。

ConsenSys 計劃用這 4.25 億美元購入約 163,000 枚 ETH,包裝成“以太坊版 MicroStrategy”,並宣稱 ETH 是“數字儲備資產”。

資本市場是講“故事溢價”的,這一敘事不僅吸引了投機資金,還爲無法直接持有 ETH 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公開 ETH 代理”。

買幣只是第一步,SharpLink 真正的“魔法”在於飛輪效應。它的操作可以拆解爲三步循環:

第一步,低成本籌資。

SharpLink 通過 PIPE 以每股 6.15 美元的價格籌集 4.25 億美元,相比 IPO 或 SPAC,這種方式無需繁瑣的路演和監管流程,成本更低。

第二步,市場熱情推高股價。

投資者被“以太坊版 MicroStrategy”的故事點燃,股價迅速飆升。市場對 SharpLink 股票的熱情遠超其資產價值,投資者願意支付遠高於其 ETH 持倉淨值的價格,這種“心理溢價”讓 SharpLink 的市值迅速膨脹。

SharpLink 還計劃將這些 ETH 代幣質押,鎖定在以太坊網路中,還能賺取 3%-5% 的年化收益。

第三步,循環再融資。以更高的股價再次發行股票,SharpLink 理論上可以籌集更多資金,買入更多 ETH,循環往復,估值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這個“資本魔法”背後,藏着泡沫的影子。

SharpLink 的核心業務——博彩營銷——幾乎無人問津,4.25 億美元的 ETH 投資計劃與其基本面完全脫節。它的股價暴漲,更多是投機資金和加密敘事的推動。

真相是,幣圈資本也可以通過“借殼 + 買幣”的模式,利用一些中小上市公司的殼快速吹大估值泡沫。

醉翁之意不在酒,上市公司本身的業務有關聯自然好,沒關聯其實也不重要。

模仿,並非百試百靈

買幣策略看似是美股上市公司的“財富密碼”,但並非百試百靈。

模仿的路上,擠滿了後來者。

5 月 28 日,GameStop,這家曾因散戶抱團大戰華爾街而名噪一時的遊戲零售巨頭,宣布用 5.126 億美元購入 4710 枚比特幣,試圖復制 MicroStrategy 的成功。但市場反應冷淡:公告發布後,GameStop 股價下跌 10.9%,投資者並不買帳。

5 月 15 日,Addentax Group Corp(股票代碼 ATXG,中文名盈喜集團),一家中國紡織服裝公司,宣布計劃擬通過發行普通股的方式,購入 8,000 枚比特幣和 特朗普的 TRUMP 幣。只算當前比特幣價格 108,000 美元,這一購買成本也將高達 8 億美元以上。

但作爲對照,該公司的股票總市值僅爲 450 萬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其理論購幣成本是公司市值的 100 倍以上。

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家中國美股上市公司 Jiuzi Holdings(股票代碼 JZXN,中文名九紫控股)也加入了這場買幣熱潮。

該公司宣布計劃在未來一年內購入 1000 枚比特幣,成本爲 1 億美元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九紫控股是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零售的中國公司,成立於 2019 年。該公司的零售店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三線和四線城市。

而這家公司在納斯達克的股票總市值,僅 5000 萬美元左右。

股價確實在漲,但公司市值與買幣成本的匹配度是關鍵。

對更多後來者而言,若比特幣價格下跌,如果真的買入,那麼其資產負債表將面臨巨大壓力。

買幣策略,並非通用的財富密碼。缺乏基本面支持、過度槓杆的買幣豪賭,可能只是通往泡沫破裂的冒險。

另一種出圈

盡管風險重重,買幣熱潮仍有成爲新常態的可能。

2025 年,全球通脹壓力和美元貶值預期仍在持續,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比特幣和以太坊視爲“抗通脹資產”。日本的 Metaplanet 公司已通過比特幣財庫策略提升市值,而更多的美國上市公司在效仿微策略的路上也是越走越快。

大趨勢下,加密貨幣越來越多的在全球政治和經濟領域拋頭露面。

這是不是幣圈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種“出圈”?

綜合觀察當前的趨勢,加密貨幣出圈到主流的路徑主要有兩條:穩定幣的崛起和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加密儲備。

表面上看,穩定幣爲加密市場提供了支付、儲蓄和匯款的穩定媒介,降低了波動性,推動了加密貨幣的廣泛應用。但其本質卻是美元霸權的延伸。

以 USDC 爲例,其發行方 Circle 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持有大量美債作爲儲備資產,這不僅強化了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還通過穩定幣的流通,將美國金融體系的影響力進一步滲透到全球加密市場。

另一條出圈路徑,即是上文所述的上市公司買幣。

買幣公司通過加密敘事吸引投機資金,推高股價,但除了幾個領頭羊公司,後來的模仿者們除了能做大市場估值,主營業務的基本面能有多大改善,仍是一個迷。

無論是穩定幣,還是加密資產進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加密資產看起來更像一種工具,用以延續或強化之前的金融格局。

對韭當割還是金融創新,這更像是看一枚硬幣的兩面,取決於你坐在牌桌的哪一頭。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TechFlow],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TechFlow],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買幣,美股上市公司新財富密碼

中級6/5/2025, 1:27:47 AM
文章深入分析 SharpLink Gaming 和 MicroStrategy 如何透過買幣策略實現市值的快速膨脹,揭示這種策略背後的金融邏輯和潛在風險。

5 月 27 日,納斯達克的交易大廳裏,一只名不見經傳的小股票掀起了巨浪。

SharpLink Gaming(SBET),一家市值僅 1000 萬美元的小型博彩公司,宣布通過 4.25 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投資,買下約 163,000 枚以太坊(ETH)。

消息一出,SharpLink 的股價火箭衝天,漲幅一度超過 500%。

買幣,可能正在成爲美股上市公司拉股價的新財富密碼。

故事的源頭自然是 MicroStrategy(微策略,現已更名爲 Strategy,股票代碼 MSTR),這家率先點燃戰火的公司,早在 2020 年就大膽押注比特幣。

五年間,它從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搖身一變成爲“比特幣投資先鋒”。2020 年,MicroStrategy 的股價僅 10 多美元;到 2025 年,這只股票已飆升至 370 美元,市值突破 1000 億美元。

買幣,不僅讓 MicroStrategy 的資產負債表膨脹,更讓它成爲資本市場的寵兒。

2025 年,這場熱潮愈演愈烈。

從科技公司到零售巨頭,再到小型博彩企業,美股上市公司正在用加密貨幣點燃估值的新引擎。

靠買幣做大市值的財富密碼裏,到底有什麼門道?

MicroStrategy,幣股融合玩法教科書

一切始於 MicroStrategy。

2020 年這家企業軟件公司率先開啓了美股買幣熱潮,CEO Michael Saylor 曾表示,比特幣是“比美元更可靠的保值資產”;

充值信仰很精彩,但真正讓這家公司脫穎而出的,是它在資本市場的玩法。

MicroStrategy 的玩法可以用“可轉換債券+比特幣”的組合來概括:

首先,公司通過發行低利率可轉換債券籌集資金。

2020 年起,MicroStrategy 多次發行此類債券,利率低至 0%,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例如,2024 年 11 月,它發行了 26 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融資成本幾乎爲零。

這些債券允許投資者在未來以固定價格轉換爲公司股票,相當於給投資者一個看漲期權,同時讓公司以極低的成本獲得現金。

其次,MicroStrategy 將籌集的資金全部投入比特幣。通過多輪融資持續加倉比特幣,讓比特幣成爲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核心組成部分。

最後,MicroStrategy 利用比特幣價格漲帶來的溢價效應,啓動了一套“飛輪效應”。

當比特幣價格從 2020 年的 1 萬美元漲到 2025 年的 100000 美元時,公司資產價值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投資者買入股票。股票價格的漲,又讓 MicroStrategy 能夠以更高的估值再次發行債券或股票,籌集更多資金,繼續購入比特幣,從而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資本循環。

這一模式的核心在於低成本融資和高回報資產的結合。通過可轉換債券以近乎零成本借錢,買入波動性強但長期看漲的比特幣,再利用市場對加密貨幣的熱情放大估值。

這種玩法不僅改變了 MicroStrategy 的資產結構,也爲其他美股公司提供了教科書式的範本。

SharpLink,借殼之意不在酒

SharpLink Gaming(SBET)把上述玩法優化了一下,用的資產是以太坊(ETH)而非比特幣。

但這背後,還有幣圈力量與資本市場的巧妙結合。

它的玩法也可以用“借殼”來概括,核心在於利用上市公司的“殼”和加密敘事,快速放大估值泡沫。

SharpLink 原本是一家掙扎在納斯達克退市邊緣的小公司,股價一度低於 1 美元,股東權益不足 250 萬美元,合規壓力巨大。

但它有一個殺手鐧——納斯達克的上市身分。

這個“殼”吸引了幣圈巨頭的目光: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Joe Lubin 領導的 ConsenSys。

2025 年 5 月,ConsenSys 聯合多家加密領域風投公司(如 ParaFi Capital、Pantera Capital),通過一筆 4.25 億美元的 PIPE(私募股權融資),主導了對 SharpLink 的收購。

他們發行了 6910 萬股新股(每股 6.15 美元),迅速拿下 SharpLink 超過 90%的控制權,省去了 IPO 或 SPAC 的繁瑣流程。Joe Lubin 被任命爲董事會主席,ConsenSys 明確表示將與 SharpLink 合作,探索“以太坊金庫策略”。

有人說這是 ETH 版本的微策略,但實際上玩法更精妙。

這筆交易的真正目的並非改善 SharpLink 這家公司的博彩業務,而是它成爲幣圈進入資本市場的橋頭堡。

ConsenSys 計劃用這 4.25 億美元購入約 163,000 枚 ETH,包裝成“以太坊版 MicroStrategy”,並宣稱 ETH 是“數字儲備資產”。

資本市場是講“故事溢價”的,這一敘事不僅吸引了投機資金,還爲無法直接持有 ETH 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公開 ETH 代理”。

買幣只是第一步,SharpLink 真正的“魔法”在於飛輪效應。它的操作可以拆解爲三步循環:

第一步,低成本籌資。

SharpLink 通過 PIPE 以每股 6.15 美元的價格籌集 4.25 億美元,相比 IPO 或 SPAC,這種方式無需繁瑣的路演和監管流程,成本更低。

第二步,市場熱情推高股價。

投資者被“以太坊版 MicroStrategy”的故事點燃,股價迅速飆升。市場對 SharpLink 股票的熱情遠超其資產價值,投資者願意支付遠高於其 ETH 持倉淨值的價格,這種“心理溢價”讓 SharpLink 的市值迅速膨脹。

SharpLink 還計劃將這些 ETH 代幣質押,鎖定在以太坊網路中,還能賺取 3%-5% 的年化收益。

第三步,循環再融資。以更高的股價再次發行股票,SharpLink 理論上可以籌集更多資金,買入更多 ETH,循環往復,估值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這個“資本魔法”背後,藏着泡沫的影子。

SharpLink 的核心業務——博彩營銷——幾乎無人問津,4.25 億美元的 ETH 投資計劃與其基本面完全脫節。它的股價暴漲,更多是投機資金和加密敘事的推動。

真相是,幣圈資本也可以通過“借殼 + 買幣”的模式,利用一些中小上市公司的殼快速吹大估值泡沫。

醉翁之意不在酒,上市公司本身的業務有關聯自然好,沒關聯其實也不重要。

模仿,並非百試百靈

買幣策略看似是美股上市公司的“財富密碼”,但並非百試百靈。

模仿的路上,擠滿了後來者。

5 月 28 日,GameStop,這家曾因散戶抱團大戰華爾街而名噪一時的遊戲零售巨頭,宣布用 5.126 億美元購入 4710 枚比特幣,試圖復制 MicroStrategy 的成功。但市場反應冷淡:公告發布後,GameStop 股價下跌 10.9%,投資者並不買帳。

5 月 15 日,Addentax Group Corp(股票代碼 ATXG,中文名盈喜集團),一家中國紡織服裝公司,宣布計劃擬通過發行普通股的方式,購入 8,000 枚比特幣和 特朗普的 TRUMP 幣。只算當前比特幣價格 108,000 美元,這一購買成本也將高達 8 億美元以上。

但作爲對照,該公司的股票總市值僅爲 450 萬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其理論購幣成本是公司市值的 100 倍以上。

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家中國美股上市公司 Jiuzi Holdings(股票代碼 JZXN,中文名九紫控股)也加入了這場買幣熱潮。

該公司宣布計劃在未來一年內購入 1000 枚比特幣,成本爲 1 億美元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九紫控股是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零售的中國公司,成立於 2019 年。該公司的零售店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三線和四線城市。

而這家公司在納斯達克的股票總市值,僅 5000 萬美元左右。

股價確實在漲,但公司市值與買幣成本的匹配度是關鍵。

對更多後來者而言,若比特幣價格下跌,如果真的買入,那麼其資產負債表將面臨巨大壓力。

買幣策略,並非通用的財富密碼。缺乏基本面支持、過度槓杆的買幣豪賭,可能只是通往泡沫破裂的冒險。

另一種出圈

盡管風險重重,買幣熱潮仍有成爲新常態的可能。

2025 年,全球通脹壓力和美元貶值預期仍在持續,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比特幣和以太坊視爲“抗通脹資產”。日本的 Metaplanet 公司已通過比特幣財庫策略提升市值,而更多的美國上市公司在效仿微策略的路上也是越走越快。

大趨勢下,加密貨幣越來越多的在全球政治和經濟領域拋頭露面。

這是不是幣圈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種“出圈”?

綜合觀察當前的趨勢,加密貨幣出圈到主流的路徑主要有兩條:穩定幣的崛起和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加密儲備。

表面上看,穩定幣爲加密市場提供了支付、儲蓄和匯款的穩定媒介,降低了波動性,推動了加密貨幣的廣泛應用。但其本質卻是美元霸權的延伸。

以 USDC 爲例,其發行方 Circle 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持有大量美債作爲儲備資產,這不僅強化了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還通過穩定幣的流通,將美國金融體系的影響力進一步滲透到全球加密市場。

另一條出圈路徑,即是上文所述的上市公司買幣。

買幣公司通過加密敘事吸引投機資金,推高股價,但除了幾個領頭羊公司,後來的模仿者們除了能做大市場估值,主營業務的基本面能有多大改善,仍是一個迷。

無論是穩定幣,還是加密資產進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加密資產看起來更像一種工具,用以延續或強化之前的金融格局。

對韭當割還是金融創新,這更像是看一枚硬幣的兩面,取決於你坐在牌桌的哪一頭。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TechFlow],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TechFlow],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