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用户入口争夺战:TON生态能否跨越「流量泡沫」陷阱?

中级6/3/2025, 2:58:28 AM
TON 能否摆脱“短命叙事”的宿命?Tap-to-Earn 热潮退去后,这篇长文系统拆解了 TON 如何从 Telegram 流量爆发,到进入合规+基建+金融沉淀期的深度转型。涵盖其全球化战略、TON Space 钱包、DeFi-PayFi-RWA 三重金融结构、Layer2 支付网络、BTC 跨链桥等核心布局,并揭示其挑战与野望。这不仅是关于一个公链的复盘,更是对「Web2 → Web3 用户转化路径」的一次精彩洞察。

导读

2024 年第三季度,TON 区块链凭借 Telegram 的流量入口,Tap-to-Earn 小游戏迅速爆发,吸引了数亿级用户,制造出一场链上增长奇迹。与此同时,多个 TON 生态项目的 TGE(代币生成事件)也带动了强烈的财富效应,使「TON / Telegram」一跃成为 Web3 最炙手可热的叙事中心。然而,热潮之后,TON 正进入一个值得警惕的冷却期。和往昔 Web3 叙事类似,泡沫之后究竟是沉淀,还是归零?是流量暂歇,还是价值转化未至?在这个节点,我们希望以详实的数据、生态演进路径与技术栈布局为切入点,重新评估 TON 是否具备成为「链上超级入口」的长期潜力。

一、Tap-to-Earn 盛况之后:TON 的热度冷却与数据下滑

根据 TON 官网的介绍,TON(The Open Network)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互联网,旨在让 5 亿人加入链上,由社区使用 Telegram 开发的技术构建。背靠拥有接近 10 亿用户的 Web2 社交平台 Telegram,TON 的确有潜力在实现其让 5 亿人来到链上世界的目标,也在 2024 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Toncoin(TON Token)最高市值超 $25B,位列加密资产市值排名 Top 10 [1];

· Tap to earn 小游戏 Hamster Kombat 官方披露吸引超过 3 亿用户 [2];

· TON Blockchain 最高日新增地址数达 700k+,每日活跃地址数超 1.657M [3];

· 多个 Telegram 小游戏资产市值超 $500M,2024 年链上 DeFi TVL 激增最高超 5,500% ……

流量和财富的双重奇迹,让 TON 成为 2024 年 Web3 叙事的绝对焦点之一。然而,类似历次 Web3 热潮,短期爆发之后往往伴随数据回落。TON 生态目前也正经历阶段性的「叙事冷却期」:如图表 1 所示,无论是每日新增钱包数、活跃地址,还是核心 DEX(Stone.fi 和 Dedust)的 TVL 与交易量,均较高峰时明显下滑。虽然其间出现过一些短期波峰,但大多是特定项目驱动的暂时反弹;从全年趋势来看,多项指标已回落至叙事启动前的水平。

不过也不全是悲观信号。Jetton Wallet(非零余额钱包)数量仍在稳步上升,说明基础用户积累尚在继续,只是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NFT 铸造数量也维持增长,表明链上应用生态仍在被持续推进。


图表 1:TON 生态数据图,来源:Ton Stat,2025.05.20

另一方面,从 Google Trends 的关键词趋势来看,TON 的整体搜索热度也在逐步回落,尤其是生态本身的关注度下降更为显著,相比之下,市场对 Token 价格的关注仍然更强。


图表 2:TON 关键词浏览器搜索热度,来源:Google Trends,2025.05.21

不过,数据下滑并不必然意味着叙事终结。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比特币曾因铭文热潮导致链上过载,但最终活动回落至相对稳定水平;Solana 和 Base 则在经历数据腰斩后,伴随技术优化和生态推进,重新迎来用户回流并再创新高。


图表 3:Solana 与 Base 链上数据变化趋势,来源:Artemis,2025.05.22

TON 是否也有能力在热潮退去之后,完成一次从流量到价值的深度转化?是短暂蛰伏,还是终成「叙事遗迹」?答案终归要由行动决定。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将从 TON 的组织战略、生态建设、技术升级与叙事转型等方面,一起拆解它在「退潮之后」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二、大动作频发:团队换帅、合规与新市场、基建大开发

自 2024 年 8 月上线 Binance 以来,TON 的叙事进入新阶段。表面上热度冷却,实际上却是布局加速期:包括团队重组、监管合规探索、与 Telegram 的深度绑定、技术栈扩容、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开发者激励和资本注入。

2.1 高层更替与合规发力:TON 加速主流化路径

2025 年初,TON 基金会的人事调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全球化与合规化将成为未来数年的核心战略方向。

1 月 15 日,原董事会成员、Kingsway Capital 创始人 Manuel Stotz 被任命为 TON 基金会新任总裁。Kingsway 是一家为美国投资者管理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老牌投资机构,Stotz 的履历为 TON 带来强烈的「传统资本市场」信号。根据官方公告,他将与原总裁、现任董事会成员 Steve Yun 携手推动 TON 的国际化扩张,重点发力美国市场——这个充满活力但高度合规的地区,被视为 TON 战略中的必争之地。

4 月 24 日,TON 基金会进一步任命 MoonPay 联合创始人 Maximilian Crown 为首席执行官。MoonPay 是全球领先的加密支付基础设施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多个司法管辖区取得了合规牌照。Crown 拥有丰富的全球运营经验和合规处理能力,其上任被普遍视作 TON 正式拥抱监管、迈向全球主流化 的标志性一步 [4]。


图表 4: TON 现有核心团队成员,来源:RootData

值得注意的是,Telegram 创始人兼 TON 区块链早期推动者 Pavel Durov 曾于 2024 年 8 月因 Telegram 涉嫌违反监管规定而一度被拘留,直到 2025 年 3 月才回归公众视野。虽然该事件尚无定论,但在时间节点上与 TON 基金会的战略调整高度重合,或许间接促使团队更加重视监管议题,为后续全球化落地提前扫清障碍。近期,TON 基金会正在积极与美国监管机构进行沟通。根据 TON 生态报告,TON 自托管钱包计划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在美国推出 [5]。2025 年 3 月,TON 基金会披露,Sequoia Capital、Ribbit, Benchmark 等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持有超 4 亿美元的 Toncoin [6]。这也可视为 TON 在合规与全球化方向转型的重要佐证。

从 Telegram 用户的全球分布来看(图表 5),TON 若希望将其转化为 Web3 用户,必须满足各国加密资产的监管要求。否则,不仅难以在重点市场落地应用,还可能对 Telegram 本体造成法律和业务上的潜在风险。事实上,TON 钱包的全球扩张早已启动。自 2023 年 11 月起,TON 便在部分非洲国家开启分阶段推广,随后拓展至中东、欧洲及亚太多个市场,为后续的全球合规铺路。


图表 5:2024 年各国 Telegram 下载量,来源:CPA.RIP

2.2 TON × Telegram:深度整合,绑定生态入口

2025 年 1 月,Telegram 正式指定 TON 为 Telegram 不断发展的迷你应用生态系统的唯一区块链基础设施,核心是采用 TON Connect 协议将 Telegram 迷你应用与区块链钱包无缝连接,从而简化用户在消息应用内与去中心化应用的交互。这项独家协议让 TON 确立为 Telegram 近 10 亿用户的实际区块链层。这使得 TON 有望成为「Web3 版微信支付」的载体,充分利用 Telegram 庞大的网络效应。

在支付体系上,Telegram 承诺在其生态内独家接受 Toncoin 作为非法定支付货币,适用于包括 Telegram Stars、Premium 会员、广告系统(Telegram Ads)以及支付入口服务(Telegram Gateway)等场景。开发者和频道运营者可直接通过 Toncoin 接收收入,初步建立基于 Toncoin 的内部支付与收益分配系统。

与此同时,支付服务商 RedotPay 已支持 Toncoin 与 USDt(在 TON 链上的 USDT 版本),并接入 Apple Pay、Google Pay、支付宝等主流支付方式,可在全球超过 1.3 亿线下商户使用,进一步拓展了 TON 在现实世界中的支付落地能力。

TON Space 钱包也在近期推出使用 Telegram Stars 支付手续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加密「抽象」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在不需理解复杂链上操作的前提下完成交易,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链抽象方案,不仅依托于庞大的入口流量,也同步推进链上应用向「生活化」与「常态化」转型。根据官方计划,从 2025 年第二季度起,美国用户将可以直接在 Telegram 内体验 TON 钱包服务,进一步打通 Web2 消费场景与链上资产管理的通道[7]

2.3 生态:从小游戏热潮到多元赛道扩张

TON 的第一波生态热潮,主要由迷你小游戏驱动。在「空投激励 + 上手简单」的组合刺激下,用户快速涌入。例如,2024 年 9 月空投的《Hamster Kombat》曾在 7 月创下 3 亿月活的峰值,但到了 11 月,仅剩 5200 万活跃用户,短短几个月用户流失超过 86% [8]。简单可复制的游戏机制虽能短期制造「增长假象」,却难以形成长期用户留存,也暴露出生态早期阶段的同质化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TON 一方面着力拓展建设者生态,另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布局。2025 年 4 月,TON 宣布与中国游戏巨头 KingNet(拥有超 1 亿用户)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在亚洲举办首次大型游戏开发者大会,吸引了来自微信生态系统的数十家工作室,开始探索如何基于 Telegram 和 TON 构建 Web3 应用。

随着 Telegram App Center 功能的推出,用户可在平台内直接探索集成的第三方应用。越来越多 TON 生态应用登上推荐榜单,且不再局限于游戏类目,还包括社交、支付、DeFi、NFT 等多个维度,标志着其应用生态的初步扩展。


图表 6:Telegram App Center 应用界面截图,来源:Telegram 产品页截图

据 RootData 数据统计,在已收录的 187 个 TON 项目中,约 14% 聚焦于基础设施方向。除预言机、钱包等底层服务外,还有如 TONXAPI、Play Deck 等开发辅助平台,降低了新建设者的技术门槛,加速生态可持续发展。


图表 7:TON 生态的基础项目(部分),来源:RootData

除了游戏之外,TON 生态正在拓展多个新叙事赛道:包括 PayFi、RWA(将在下文详细介绍),以及 AI、合约交易(Perp DEX)、DePIN 等应用方向。例如:

· 与 GMX 联合发起 TON 永续合约 DEX 激励活动;

· 与 AI Agent 操作系统 ElizaOS 启动赏金计划;

· 与聚合器协议 Jupiter 合作推动 TON 生态聚合器开发……

生态潜力也引来了机构资金的积极响应。2024 年 9 月,Foresight Ventures 和 Bitget 向 TON 投资 3000 万美元,次月 Gate.io 宣布再投 1000 万美元,推动 Telegram 应用开发 [9]。2025 年初,TON 基金会前总裁 Steve Yun 发起风投基金 TVM Ventures,首期规模 1 亿美元,聚焦支持 DeFi、PayFi 与底层设施类项目,进一步强化 TON 的开发者吸引力与生态护城河。

2.4 技术升级:高性能与可扩展性的进阶

根据 TON 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路线图,其技术迭代的核心目标是缓解拥堵、提升扩展性与稳定性。本轮更新覆盖四大方向,体现出 TON 向「高负载、高频应用型区块链」的演进逻辑:

    1. Accelerator 主网升级
      这是 TON 自成立以来最重大的架构升级,目标是实现「无限分片(Infinite Sharding)」机制,并显著提升网络的稳定性与扩展性。核心改进包括:
      · 分片链追踪优化:节点将只需追踪主链和其关联的特定分片链,而不再需要追踪全部分片链,这将显著降低资源消耗、提升节点处理性能。
      · 验证者功能分离:TON 将原本统一的验证者角色细分为「收集者(Collator)」与「验证者(Validator)」,通过任务并行处理来提升整体验证效率。
      这些改进将帮助 TON 网络在高负载下依然维持稳定的区块生成速度与交易处理能力,同时降低运行对硬件的依赖。
    1. Layer 2 支付网络
      TON 计划推出类似比特币闪电网络的 Layer 2 支付网络,主打即时交易和极低费用的资产交换体验。目前,该网络处于测试阶段,未来将支持包括 Jetton 在内的多种代币资产,适用于高频交易、小游戏支付等场景。这一方案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 TON 在日常用户支付与游戏生态中的实际使用率。
    1. BTC Teleport 跨链桥接(已落地)
      BTC Teleport 一种旨在实现 TON 与比特币网络间的资产跨链传输的机制。该机制通过点对点桥接方式,简化跨链交互流程,显著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和成本。这将增强 TON 与主流公链之间的互操作性,为其 DeFi、资产管理等场景的扩展铺平道路。
    1. 技术工具的优化和升级
      为了提升验证者的运行效率和系统安全性,TON 推出了包括 MyTonCtrl 备份恢复功能、验证者 Telegram 通知机器人、Web 仪表盘等功能,并计划强化验证者激励与惩罚机制,例如在指定轮次内未成功出块的节点将面临更严重的惩罚。同时,TON Proxy 的新版本也在开发中,目标是增强 DDoS 攻击防护能力,进一步保障网络的稳定与安全。此外 TON 的官方 API 接口也将增加操作模拟、查询挂起交易、域名管理功能等功能 [10]。
      2024 年 8 月的 DOGS 空投事件曾成为 TON 技术栈的一次「压力测试」。彼时网络因过载和验证器共识丢失而中断达 3 小时,暴露出在极端并发下的架构瓶颈。现在正在推进的 2025 年路线图,正是对这一事件的直接技术回应。主网架构重构(Accelerator)、Layer 2 网络测试,以及跨链桥部署等一系列举措,意味着 TON 正从「高 TPS 展示链」转型为真正具备长期可扩展性与高弹性承载能力的通用 Layer1。
      TON 的技术方向,不是追求「最低手续费」或「单笔极限速度」,而是通过模块化结构支撑多样化场景——尤其是围绕支付、游戏、社交和金融轻应用的高频互动。未来,除了主打支付的 Layer 2 网络外,TON 还可能出现多个功能型专属 Layer 2,为不同应用构建专属运行通道,从而实现高适配性的链上架构扩展。

三、金融叙事重构:从 DeFi 延展到 PayFi 与 RWA

3.1 从交易热到资产深:TON DeFi 的生态补课

尽管 TON 在链上活跃地址数和交易频次方面跻身头部公链,但其 DeFi 生态的深度仍远未匹配这一流量水平。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至目前,TON 的 TVL 仅为约 1.15 亿美元,在主流公链中排名第 36。这一「高活跃-低锁仓」的反差,也引发了部分市场质疑:「TON 是否只是又一批「撸毛党」的聚集地?」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客观背景:TON 生态增长爆发极快,而 DeFi 作为「慢工细活」的基础设施类型,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补齐产品链条与运营闭环。一方面,开发者需要时间构建高质量的合约与协议,另一方面,TON 初期 DeFi 应用大多延续传统网页交互逻辑,未能与 Telegram 小程序生态实现高效协同。结果是,在热潮初期,受益最多的反而是中心化交易平台(CEX),吸引了大量新用户注册与交易。

针对这一短板,TON 团队已着手推进 DeFi 生态的系统性完善,并于 2025 年 4 月的香港 Web3 活动中全面展示了其 DeFi 模块布局。


图表 8:TON DeFi 生态现状,来源:Youtube

在 T1 层主要是核心的 DeFi 功能,包括跨链桥、抵押稳定币 CDP、AMM 协议、借贷和流动性质押 LSD。这些是构建更复杂金融产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TON 正在推动更高级应用的发展,包括收益挖矿、衍生品、期权、收益代币化、资金库、发射平台等:

· STON.fi 推出了 Omniston,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流动性聚合协议,旨在简化生态系统内的流动性管理;

· 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平台 Storm Trade 在 2025 年依旧保持增长,2 月达到 TVL 最高峰;

· 收益代币化协议 FIVA 在推出几天内 TVL 就达到了 100 万美元,并实现了 2800 万美元的交易量……

除了上述核心 DeFi 应用,TON 也在持续接入更多重要的 DeFi 合作伙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Tether 和 Ethena 两大稳定币发行方。

Tether 发行的 USDT 已于 2024 年 4 月正式部署在 TON 链上,并实现了快速增长。仅在上线后的五个月内,USDT 的流通供应量便突破 10 亿美元。该稳定币已被集成至 Telegram 应用内,可用于直接转账,并广泛应用于 Telegram 迷你应用与 Web3 服务的支付场景,包括创作者打赏、数字服务费用结算、内容变现等多类用途,进一步丰富了 TON 的支付生态。

与此同时,TON 也在推进与 Ethena 合作,整合其 TVL 超过 60 亿美元 的合成美元资产 USDe。通过这项整合,TON 计划为 Telegram 广泛的用户基础引入稳定的美元储蓄与收益获取通道,尤其有助于服务那些在本地难以便捷获得美元资产的市场用户。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 TON 在稳定币生态中的战略地位,也为其 DeFi 系统注入了更具长期价值的金融基建。

3.2 PayFi 与 RWA:从链上收益到现实价值的连接桥

在 TON Day 活动中,官方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一个「双轮驱动」的金融应用架构,展示了其围绕 Telegram 小程序生态所构建的链上金融设计。整体结构分为三层:

· Core DeFi Layer(核心金融层):包括此前不断完善的各类 DeFi 基础设施和协议,强调技术性能与合规框架;

· Real Yield Layer(真实收益层):通过稳定币、RWA 收益、质押资产池等,为上层应用提供可持续的收益支撑;

· Retail TMA Layer(终端交互层):借助 Telegram 小程序生态,构建包括 PayFi 钱包、链上储蓄、收益游戏、Swap 聚合器等用户侧产品,是激活大规模 Web2 用户的关键路径。


图表 9:Telegram 小程序应用层,来源:Youtube

在这一架构中,PayFi 和 RWA 成为 TON 当前最具战略价值的两条新叙事主线。围绕它们,TON 正在逐步建立一个涵盖链上与链下的多层收益承接网络:

· 底层:通过如 Telegram 债券基金(5 亿美元 RWA 资产池)接入链下真实金融资产,为整个体系提供可验证、可量化的现实收益来源。这一层是 TON 试图「链改」传统金融产品逻辑的关键支点。

· 中层:通过如 Ethena 的 USDe 合成美元、Yield Tokenization(收益代币化)等协议,对这些底层收益进行拆分、组合与再分配,形成可编程的利率锚定工具。这一机制不仅增强了资产流动性,也使「收益」本身变得可组合、可跨协议使用,成为 TON 金融生态的「利率基石」。

· 顶层:基于 Telegram 高频交互场景构建前端产品,将链上金融能力用熟悉的方式呈现给终端用户。通过 Wallet Earn、Banking 小程序等界面,用户可以无需理解合成稳定币、质押池、RWA 资产这些复杂概念,便可直接领取 USDT 奖励、参与储蓄、或进行理财配置,从而完成从 Web2 用户到链上金融用户的自然过渡。

以 PayFi 为例,它不仅是 Telegram 钱包的功能扩展,更是连接「日常支付 + 链上理财」的交互枢纽。用户可以通过 Oobit 提供的 Tap & Pay 功能,在全球超 1 亿家零售商处使用 USDt 实时支付;同时,也可以在 Wallet Earn 中领取 USDT 奖励、参与收益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用户无需理解智能合约、资产锚定或链下映射这些术语,就能完成链上理财体验。这种「轻体验 + 高金融性」的设计,正在将 Telegram 用户自然转化为 Web3 金融用户。

而在 RWA 方向,TON 正试图为「链上券商」与「链上储蓄银行」搭建底层基础设施。例如,Libre 联合 TON 基金会推出的 Telegram 债券基金,允许用户以链上方式参与美元债等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未来也计划支持低额、碎片化资产的链上化接入。同时,Ethena 推出的合成稳定币 USDe,未来将通过借记卡与线下消费打通,为 RWA 应用带来新的消费金融场景。

本质上,TON 正在构建的,不是一套孤立的金融协议,而是一个围绕 Telegram 构建的「链上收益网络」:Telegram 承载着用户入口与流量分发,PayFi 位于前端交互层,连接链上理财与日常支付场景;RWA 资产作为底层价值锚点,为金融体系注入真实收益;而包括 USDe 在内的稳定币与收益代币化协议,则承担起收益的链上承接与分配职能。通过这一闭环路径,TON 有望将 Web2 用户自然引导至链上金融生态,在不增加认知门槛的同时,完成从资产接入到收益兑现的全过程体验。

四、TON 的前路:超级入口的沉淀期,还是空中楼阁?

TON 的「流量奇迹」源自 Telegram 的生态嵌套和 Tap-to-Earn 的病毒式传播机制。然而,随着热潮渐退、用户粘性下降,以及链上数据回落,一个关键问题摆在面前:TON 生态到底能否建立可持续的「流量转价值」模型?

答案,也许正在被 TON 自己的策略所书写。从发展节奏来看,TON 并未急于重复 Tap to Earn 的高频刺激式运营,而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沉淀期。这类似于 Solana 在经历 meme 币狂潮后的工程修复期,或是 Base 生态在 Friend.tech 退潮之后的深耕时刻。TON 当前的发展策略也透露出类似的思路:从「爆款叙事」切换到「高频刚需+长期沉淀」的价值路径。

这一切的核心,依然是 Telegram——全球最接近「超级入口」标准的 Web2 平台之一:

· 入口优势:近 10 亿用户的社交入口 + 一站式钱包(TON Space)+ Telegram App Center;

· 支付与理财双轮驱动:PayFi 连接线下支付,RWA 构建「链上理财」新范式;

· 协议级嵌套:TON Connect 和 Stars 手续费机制实质构建起链抽象基础设施;

· 技术栈落地:Accelerator 主网升级 + Layer2 支付网络 + BTC 跨链桥等都在强化 TON 的基础设施承载力。

从这个角度看,TON 的前路不像「空中楼阁」,反倒像是在建设一座新的数字经济枢纽。只是这座枢纽,不是为 DeFi 狂热分子而建,而是为下一批 Web2 用户而来。

然而,TON 的未来依然面临三大挑战:

  1. 用户质量与金融深度的鸿沟:尽管月活过亿、小游戏频出,但用户是否真正理解 DeFi、参与链上活动、使用 Toncoin 而非「撸空投」,这仍是一个问号。

  2. 应用价值向链上难以闭环:轻量化、内嵌式应用(如小游戏、转账、广告、支付)虽然具备天然流量优势,但这种「使用即走」模式也带来难题:用户行为很难沉淀为链上资产、身份、数据或长期留存。与以太坊生态中通过钱包绑定、DeFi 参与、NFT 资产形成链上画像不同,目前的 TON 用户多数只是 Telegram 用户的「轻量链上副本」,链上资产活跃度与互动深度较低。

  3. 合规路线的不确定性:尽管 TON 在积极拥抱监管,如任命 MoonPay 联合创始人为 CEO,但面对美国和欧盟等监管高压市场,Telegram+TON 的组合未来是否可持续,还需观察。

换句话说,TON 正处在「从注意力到价值沉淀」的临界点上。是像微信小程序一样,将高频交互逐步沉淀为金融与服务入口,还是成为又一个火爆一时的流量幻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执行力、生态自我演化能力,以及对监管环境的应对智慧。不过 TON 和 Telegram 相比于微信更有优势的一点就是他们可以「摸着微信过河」。相信未来 6-12 个月,将是 TON 生态从「叙事驱动」转向「基础价值支撑」的关键窗口期。

五、结语

TON 的故事,是一场「从平台流量到链上价值」的尝试。它既不像以太坊那样,从开发者社区出发构建金融宇宙,也不同于 Solana 的技术驱动和 meme 催化。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入口为枢纽、以轻体验为武器的 Web3 普及实验场。从 Tap-to-Earn 到 PayFi,从热度爆发到基础设施沉淀,TON 的演进路径其实呈现出一个重要信号:下一波 Web3 普及化革命,或许不是在加密社区里发生,而是在亿级 Web2 用户的日常生活里悄然展开。

TON 是否能够真正抓住这个机会,从「链上的超级入口」进化为「链上的超级应用平台」,仍需时间验证。但无论成败,它都提供了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一个没有用「DeFi yield」去引导用户,而是用熟悉界面、轻量支付、小游戏和社交体验,引导他们逐步触链、用链的样本。这是一场实验,也是一场豪赌。但在熊市未解的当下,TON 提供的不是「暴富神话」,而是一个更贴近真实使用场景的 Web3 想象力。它也许无法一蹴而就,但在一连串的小切口和真实需求中,或许正在孕育下一轮真正的 Web3 规模化转化的可能性。

披露:作者本人持有 Toncoin 及相关资产,本篇报告仍有部分主观成分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BLOCKBEATS],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Wayne_Zhang],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10亿用户入口争夺战:TON生态能否跨越「流量泡沫」陷阱?

中级6/3/2025, 2:58:28 AM
TON 能否摆脱“短命叙事”的宿命?Tap-to-Earn 热潮退去后,这篇长文系统拆解了 TON 如何从 Telegram 流量爆发,到进入合规+基建+金融沉淀期的深度转型。涵盖其全球化战略、TON Space 钱包、DeFi-PayFi-RWA 三重金融结构、Layer2 支付网络、BTC 跨链桥等核心布局,并揭示其挑战与野望。这不仅是关于一个公链的复盘,更是对「Web2 → Web3 用户转化路径」的一次精彩洞察。

导读

2024 年第三季度,TON 区块链凭借 Telegram 的流量入口,Tap-to-Earn 小游戏迅速爆发,吸引了数亿级用户,制造出一场链上增长奇迹。与此同时,多个 TON 生态项目的 TGE(代币生成事件)也带动了强烈的财富效应,使「TON / Telegram」一跃成为 Web3 最炙手可热的叙事中心。然而,热潮之后,TON 正进入一个值得警惕的冷却期。和往昔 Web3 叙事类似,泡沫之后究竟是沉淀,还是归零?是流量暂歇,还是价值转化未至?在这个节点,我们希望以详实的数据、生态演进路径与技术栈布局为切入点,重新评估 TON 是否具备成为「链上超级入口」的长期潜力。

一、Tap-to-Earn 盛况之后:TON 的热度冷却与数据下滑

根据 TON 官网的介绍,TON(The Open Network)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互联网,旨在让 5 亿人加入链上,由社区使用 Telegram 开发的技术构建。背靠拥有接近 10 亿用户的 Web2 社交平台 Telegram,TON 的确有潜力在实现其让 5 亿人来到链上世界的目标,也在 2024 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Toncoin(TON Token)最高市值超 $25B,位列加密资产市值排名 Top 10 [1];

· Tap to earn 小游戏 Hamster Kombat 官方披露吸引超过 3 亿用户 [2];

· TON Blockchain 最高日新增地址数达 700k+,每日活跃地址数超 1.657M [3];

· 多个 Telegram 小游戏资产市值超 $500M,2024 年链上 DeFi TVL 激增最高超 5,500% ……

流量和财富的双重奇迹,让 TON 成为 2024 年 Web3 叙事的绝对焦点之一。然而,类似历次 Web3 热潮,短期爆发之后往往伴随数据回落。TON 生态目前也正经历阶段性的「叙事冷却期」:如图表 1 所示,无论是每日新增钱包数、活跃地址,还是核心 DEX(Stone.fi 和 Dedust)的 TVL 与交易量,均较高峰时明显下滑。虽然其间出现过一些短期波峰,但大多是特定项目驱动的暂时反弹;从全年趋势来看,多项指标已回落至叙事启动前的水平。

不过也不全是悲观信号。Jetton Wallet(非零余额钱包)数量仍在稳步上升,说明基础用户积累尚在继续,只是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NFT 铸造数量也维持增长,表明链上应用生态仍在被持续推进。


图表 1:TON 生态数据图,来源:Ton Stat,2025.05.20

另一方面,从 Google Trends 的关键词趋势来看,TON 的整体搜索热度也在逐步回落,尤其是生态本身的关注度下降更为显著,相比之下,市场对 Token 价格的关注仍然更强。


图表 2:TON 关键词浏览器搜索热度,来源:Google Trends,2025.05.21

不过,数据下滑并不必然意味着叙事终结。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比特币曾因铭文热潮导致链上过载,但最终活动回落至相对稳定水平;Solana 和 Base 则在经历数据腰斩后,伴随技术优化和生态推进,重新迎来用户回流并再创新高。


图表 3:Solana 与 Base 链上数据变化趋势,来源:Artemis,2025.05.22

TON 是否也有能力在热潮退去之后,完成一次从流量到价值的深度转化?是短暂蛰伏,还是终成「叙事遗迹」?答案终归要由行动决定。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将从 TON 的组织战略、生态建设、技术升级与叙事转型等方面,一起拆解它在「退潮之后」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二、大动作频发:团队换帅、合规与新市场、基建大开发

自 2024 年 8 月上线 Binance 以来,TON 的叙事进入新阶段。表面上热度冷却,实际上却是布局加速期:包括团队重组、监管合规探索、与 Telegram 的深度绑定、技术栈扩容、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开发者激励和资本注入。

2.1 高层更替与合规发力:TON 加速主流化路径

2025 年初,TON 基金会的人事调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全球化与合规化将成为未来数年的核心战略方向。

1 月 15 日,原董事会成员、Kingsway Capital 创始人 Manuel Stotz 被任命为 TON 基金会新任总裁。Kingsway 是一家为美国投资者管理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老牌投资机构,Stotz 的履历为 TON 带来强烈的「传统资本市场」信号。根据官方公告,他将与原总裁、现任董事会成员 Steve Yun 携手推动 TON 的国际化扩张,重点发力美国市场——这个充满活力但高度合规的地区,被视为 TON 战略中的必争之地。

4 月 24 日,TON 基金会进一步任命 MoonPay 联合创始人 Maximilian Crown 为首席执行官。MoonPay 是全球领先的加密支付基础设施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多个司法管辖区取得了合规牌照。Crown 拥有丰富的全球运营经验和合规处理能力,其上任被普遍视作 TON 正式拥抱监管、迈向全球主流化 的标志性一步 [4]。


图表 4: TON 现有核心团队成员,来源:RootData

值得注意的是,Telegram 创始人兼 TON 区块链早期推动者 Pavel Durov 曾于 2024 年 8 月因 Telegram 涉嫌违反监管规定而一度被拘留,直到 2025 年 3 月才回归公众视野。虽然该事件尚无定论,但在时间节点上与 TON 基金会的战略调整高度重合,或许间接促使团队更加重视监管议题,为后续全球化落地提前扫清障碍。近期,TON 基金会正在积极与美国监管机构进行沟通。根据 TON 生态报告,TON 自托管钱包计划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在美国推出 [5]。2025 年 3 月,TON 基金会披露,Sequoia Capital、Ribbit, Benchmark 等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持有超 4 亿美元的 Toncoin [6]。这也可视为 TON 在合规与全球化方向转型的重要佐证。

从 Telegram 用户的全球分布来看(图表 5),TON 若希望将其转化为 Web3 用户,必须满足各国加密资产的监管要求。否则,不仅难以在重点市场落地应用,还可能对 Telegram 本体造成法律和业务上的潜在风险。事实上,TON 钱包的全球扩张早已启动。自 2023 年 11 月起,TON 便在部分非洲国家开启分阶段推广,随后拓展至中东、欧洲及亚太多个市场,为后续的全球合规铺路。


图表 5:2024 年各国 Telegram 下载量,来源:CPA.RIP

2.2 TON × Telegram:深度整合,绑定生态入口

2025 年 1 月,Telegram 正式指定 TON 为 Telegram 不断发展的迷你应用生态系统的唯一区块链基础设施,核心是采用 TON Connect 协议将 Telegram 迷你应用与区块链钱包无缝连接,从而简化用户在消息应用内与去中心化应用的交互。这项独家协议让 TON 确立为 Telegram 近 10 亿用户的实际区块链层。这使得 TON 有望成为「Web3 版微信支付」的载体,充分利用 Telegram 庞大的网络效应。

在支付体系上,Telegram 承诺在其生态内独家接受 Toncoin 作为非法定支付货币,适用于包括 Telegram Stars、Premium 会员、广告系统(Telegram Ads)以及支付入口服务(Telegram Gateway)等场景。开发者和频道运营者可直接通过 Toncoin 接收收入,初步建立基于 Toncoin 的内部支付与收益分配系统。

与此同时,支付服务商 RedotPay 已支持 Toncoin 与 USDt(在 TON 链上的 USDT 版本),并接入 Apple Pay、Google Pay、支付宝等主流支付方式,可在全球超过 1.3 亿线下商户使用,进一步拓展了 TON 在现实世界中的支付落地能力。

TON Space 钱包也在近期推出使用 Telegram Stars 支付手续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加密「抽象」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在不需理解复杂链上操作的前提下完成交易,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链抽象方案,不仅依托于庞大的入口流量,也同步推进链上应用向「生活化」与「常态化」转型。根据官方计划,从 2025 年第二季度起,美国用户将可以直接在 Telegram 内体验 TON 钱包服务,进一步打通 Web2 消费场景与链上资产管理的通道[7]

2.3 生态:从小游戏热潮到多元赛道扩张

TON 的第一波生态热潮,主要由迷你小游戏驱动。在「空投激励 + 上手简单」的组合刺激下,用户快速涌入。例如,2024 年 9 月空投的《Hamster Kombat》曾在 7 月创下 3 亿月活的峰值,但到了 11 月,仅剩 5200 万活跃用户,短短几个月用户流失超过 86% [8]。简单可复制的游戏机制虽能短期制造「增长假象」,却难以形成长期用户留存,也暴露出生态早期阶段的同质化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TON 一方面着力拓展建设者生态,另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布局。2025 年 4 月,TON 宣布与中国游戏巨头 KingNet(拥有超 1 亿用户)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在亚洲举办首次大型游戏开发者大会,吸引了来自微信生态系统的数十家工作室,开始探索如何基于 Telegram 和 TON 构建 Web3 应用。

随着 Telegram App Center 功能的推出,用户可在平台内直接探索集成的第三方应用。越来越多 TON 生态应用登上推荐榜单,且不再局限于游戏类目,还包括社交、支付、DeFi、NFT 等多个维度,标志着其应用生态的初步扩展。


图表 6:Telegram App Center 应用界面截图,来源:Telegram 产品页截图

据 RootData 数据统计,在已收录的 187 个 TON 项目中,约 14% 聚焦于基础设施方向。除预言机、钱包等底层服务外,还有如 TONXAPI、Play Deck 等开发辅助平台,降低了新建设者的技术门槛,加速生态可持续发展。


图表 7:TON 生态的基础项目(部分),来源:RootData

除了游戏之外,TON 生态正在拓展多个新叙事赛道:包括 PayFi、RWA(将在下文详细介绍),以及 AI、合约交易(Perp DEX)、DePIN 等应用方向。例如:

· 与 GMX 联合发起 TON 永续合约 DEX 激励活动;

· 与 AI Agent 操作系统 ElizaOS 启动赏金计划;

· 与聚合器协议 Jupiter 合作推动 TON 生态聚合器开发……

生态潜力也引来了机构资金的积极响应。2024 年 9 月,Foresight Ventures 和 Bitget 向 TON 投资 3000 万美元,次月 Gate.io 宣布再投 1000 万美元,推动 Telegram 应用开发 [9]。2025 年初,TON 基金会前总裁 Steve Yun 发起风投基金 TVM Ventures,首期规模 1 亿美元,聚焦支持 DeFi、PayFi 与底层设施类项目,进一步强化 TON 的开发者吸引力与生态护城河。

2.4 技术升级:高性能与可扩展性的进阶

根据 TON 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路线图,其技术迭代的核心目标是缓解拥堵、提升扩展性与稳定性。本轮更新覆盖四大方向,体现出 TON 向「高负载、高频应用型区块链」的演进逻辑:

    1. Accelerator 主网升级
      这是 TON 自成立以来最重大的架构升级,目标是实现「无限分片(Infinite Sharding)」机制,并显著提升网络的稳定性与扩展性。核心改进包括:
      · 分片链追踪优化:节点将只需追踪主链和其关联的特定分片链,而不再需要追踪全部分片链,这将显著降低资源消耗、提升节点处理性能。
      · 验证者功能分离:TON 将原本统一的验证者角色细分为「收集者(Collator)」与「验证者(Validator)」,通过任务并行处理来提升整体验证效率。
      这些改进将帮助 TON 网络在高负载下依然维持稳定的区块生成速度与交易处理能力,同时降低运行对硬件的依赖。
    1. Layer 2 支付网络
      TON 计划推出类似比特币闪电网络的 Layer 2 支付网络,主打即时交易和极低费用的资产交换体验。目前,该网络处于测试阶段,未来将支持包括 Jetton 在内的多种代币资产,适用于高频交易、小游戏支付等场景。这一方案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 TON 在日常用户支付与游戏生态中的实际使用率。
    1. BTC Teleport 跨链桥接(已落地)
      BTC Teleport 一种旨在实现 TON 与比特币网络间的资产跨链传输的机制。该机制通过点对点桥接方式,简化跨链交互流程,显著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和成本。这将增强 TON 与主流公链之间的互操作性,为其 DeFi、资产管理等场景的扩展铺平道路。
    1. 技术工具的优化和升级
      为了提升验证者的运行效率和系统安全性,TON 推出了包括 MyTonCtrl 备份恢复功能、验证者 Telegram 通知机器人、Web 仪表盘等功能,并计划强化验证者激励与惩罚机制,例如在指定轮次内未成功出块的节点将面临更严重的惩罚。同时,TON Proxy 的新版本也在开发中,目标是增强 DDoS 攻击防护能力,进一步保障网络的稳定与安全。此外 TON 的官方 API 接口也将增加操作模拟、查询挂起交易、域名管理功能等功能 [10]。
      2024 年 8 月的 DOGS 空投事件曾成为 TON 技术栈的一次「压力测试」。彼时网络因过载和验证器共识丢失而中断达 3 小时,暴露出在极端并发下的架构瓶颈。现在正在推进的 2025 年路线图,正是对这一事件的直接技术回应。主网架构重构(Accelerator)、Layer 2 网络测试,以及跨链桥部署等一系列举措,意味着 TON 正从「高 TPS 展示链」转型为真正具备长期可扩展性与高弹性承载能力的通用 Layer1。
      TON 的技术方向,不是追求「最低手续费」或「单笔极限速度」,而是通过模块化结构支撑多样化场景——尤其是围绕支付、游戏、社交和金融轻应用的高频互动。未来,除了主打支付的 Layer 2 网络外,TON 还可能出现多个功能型专属 Layer 2,为不同应用构建专属运行通道,从而实现高适配性的链上架构扩展。

三、金融叙事重构:从 DeFi 延展到 PayFi 与 RWA

3.1 从交易热到资产深:TON DeFi 的生态补课

尽管 TON 在链上活跃地址数和交易频次方面跻身头部公链,但其 DeFi 生态的深度仍远未匹配这一流量水平。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至目前,TON 的 TVL 仅为约 1.15 亿美元,在主流公链中排名第 36。这一「高活跃-低锁仓」的反差,也引发了部分市场质疑:「TON 是否只是又一批「撸毛党」的聚集地?」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客观背景:TON 生态增长爆发极快,而 DeFi 作为「慢工细活」的基础设施类型,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补齐产品链条与运营闭环。一方面,开发者需要时间构建高质量的合约与协议,另一方面,TON 初期 DeFi 应用大多延续传统网页交互逻辑,未能与 Telegram 小程序生态实现高效协同。结果是,在热潮初期,受益最多的反而是中心化交易平台(CEX),吸引了大量新用户注册与交易。

针对这一短板,TON 团队已着手推进 DeFi 生态的系统性完善,并于 2025 年 4 月的香港 Web3 活动中全面展示了其 DeFi 模块布局。


图表 8:TON DeFi 生态现状,来源:Youtube

在 T1 层主要是核心的 DeFi 功能,包括跨链桥、抵押稳定币 CDP、AMM 协议、借贷和流动性质押 LSD。这些是构建更复杂金融产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TON 正在推动更高级应用的发展,包括收益挖矿、衍生品、期权、收益代币化、资金库、发射平台等:

· STON.fi 推出了 Omniston,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流动性聚合协议,旨在简化生态系统内的流动性管理;

· 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平台 Storm Trade 在 2025 年依旧保持增长,2 月达到 TVL 最高峰;

· 收益代币化协议 FIVA 在推出几天内 TVL 就达到了 100 万美元,并实现了 2800 万美元的交易量……

除了上述核心 DeFi 应用,TON 也在持续接入更多重要的 DeFi 合作伙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Tether 和 Ethena 两大稳定币发行方。

Tether 发行的 USDT 已于 2024 年 4 月正式部署在 TON 链上,并实现了快速增长。仅在上线后的五个月内,USDT 的流通供应量便突破 10 亿美元。该稳定币已被集成至 Telegram 应用内,可用于直接转账,并广泛应用于 Telegram 迷你应用与 Web3 服务的支付场景,包括创作者打赏、数字服务费用结算、内容变现等多类用途,进一步丰富了 TON 的支付生态。

与此同时,TON 也在推进与 Ethena 合作,整合其 TVL 超过 60 亿美元 的合成美元资产 USDe。通过这项整合,TON 计划为 Telegram 广泛的用户基础引入稳定的美元储蓄与收益获取通道,尤其有助于服务那些在本地难以便捷获得美元资产的市场用户。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 TON 在稳定币生态中的战略地位,也为其 DeFi 系统注入了更具长期价值的金融基建。

3.2 PayFi 与 RWA:从链上收益到现实价值的连接桥

在 TON Day 活动中,官方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一个「双轮驱动」的金融应用架构,展示了其围绕 Telegram 小程序生态所构建的链上金融设计。整体结构分为三层:

· Core DeFi Layer(核心金融层):包括此前不断完善的各类 DeFi 基础设施和协议,强调技术性能与合规框架;

· Real Yield Layer(真实收益层):通过稳定币、RWA 收益、质押资产池等,为上层应用提供可持续的收益支撑;

· Retail TMA Layer(终端交互层):借助 Telegram 小程序生态,构建包括 PayFi 钱包、链上储蓄、收益游戏、Swap 聚合器等用户侧产品,是激活大规模 Web2 用户的关键路径。


图表 9:Telegram 小程序应用层,来源:Youtube

在这一架构中,PayFi 和 RWA 成为 TON 当前最具战略价值的两条新叙事主线。围绕它们,TON 正在逐步建立一个涵盖链上与链下的多层收益承接网络:

· 底层:通过如 Telegram 债券基金(5 亿美元 RWA 资产池)接入链下真实金融资产,为整个体系提供可验证、可量化的现实收益来源。这一层是 TON 试图「链改」传统金融产品逻辑的关键支点。

· 中层:通过如 Ethena 的 USDe 合成美元、Yield Tokenization(收益代币化)等协议,对这些底层收益进行拆分、组合与再分配,形成可编程的利率锚定工具。这一机制不仅增强了资产流动性,也使「收益」本身变得可组合、可跨协议使用,成为 TON 金融生态的「利率基石」。

· 顶层:基于 Telegram 高频交互场景构建前端产品,将链上金融能力用熟悉的方式呈现给终端用户。通过 Wallet Earn、Banking 小程序等界面,用户可以无需理解合成稳定币、质押池、RWA 资产这些复杂概念,便可直接领取 USDT 奖励、参与储蓄、或进行理财配置,从而完成从 Web2 用户到链上金融用户的自然过渡。

以 PayFi 为例,它不仅是 Telegram 钱包的功能扩展,更是连接「日常支付 + 链上理财」的交互枢纽。用户可以通过 Oobit 提供的 Tap & Pay 功能,在全球超 1 亿家零售商处使用 USDt 实时支付;同时,也可以在 Wallet Earn 中领取 USDT 奖励、参与收益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用户无需理解智能合约、资产锚定或链下映射这些术语,就能完成链上理财体验。这种「轻体验 + 高金融性」的设计,正在将 Telegram 用户自然转化为 Web3 金融用户。

而在 RWA 方向,TON 正试图为「链上券商」与「链上储蓄银行」搭建底层基础设施。例如,Libre 联合 TON 基金会推出的 Telegram 债券基金,允许用户以链上方式参与美元债等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未来也计划支持低额、碎片化资产的链上化接入。同时,Ethena 推出的合成稳定币 USDe,未来将通过借记卡与线下消费打通,为 RWA 应用带来新的消费金融场景。

本质上,TON 正在构建的,不是一套孤立的金融协议,而是一个围绕 Telegram 构建的「链上收益网络」:Telegram 承载着用户入口与流量分发,PayFi 位于前端交互层,连接链上理财与日常支付场景;RWA 资产作为底层价值锚点,为金融体系注入真实收益;而包括 USDe 在内的稳定币与收益代币化协议,则承担起收益的链上承接与分配职能。通过这一闭环路径,TON 有望将 Web2 用户自然引导至链上金融生态,在不增加认知门槛的同时,完成从资产接入到收益兑现的全过程体验。

四、TON 的前路:超级入口的沉淀期,还是空中楼阁?

TON 的「流量奇迹」源自 Telegram 的生态嵌套和 Tap-to-Earn 的病毒式传播机制。然而,随着热潮渐退、用户粘性下降,以及链上数据回落,一个关键问题摆在面前:TON 生态到底能否建立可持续的「流量转价值」模型?

答案,也许正在被 TON 自己的策略所书写。从发展节奏来看,TON 并未急于重复 Tap to Earn 的高频刺激式运营,而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沉淀期。这类似于 Solana 在经历 meme 币狂潮后的工程修复期,或是 Base 生态在 Friend.tech 退潮之后的深耕时刻。TON 当前的发展策略也透露出类似的思路:从「爆款叙事」切换到「高频刚需+长期沉淀」的价值路径。

这一切的核心,依然是 Telegram——全球最接近「超级入口」标准的 Web2 平台之一:

· 入口优势:近 10 亿用户的社交入口 + 一站式钱包(TON Space)+ Telegram App Center;

· 支付与理财双轮驱动:PayFi 连接线下支付,RWA 构建「链上理财」新范式;

· 协议级嵌套:TON Connect 和 Stars 手续费机制实质构建起链抽象基础设施;

· 技术栈落地:Accelerator 主网升级 + Layer2 支付网络 + BTC 跨链桥等都在强化 TON 的基础设施承载力。

从这个角度看,TON 的前路不像「空中楼阁」,反倒像是在建设一座新的数字经济枢纽。只是这座枢纽,不是为 DeFi 狂热分子而建,而是为下一批 Web2 用户而来。

然而,TON 的未来依然面临三大挑战:

  1. 用户质量与金融深度的鸿沟:尽管月活过亿、小游戏频出,但用户是否真正理解 DeFi、参与链上活动、使用 Toncoin 而非「撸空投」,这仍是一个问号。

  2. 应用价值向链上难以闭环:轻量化、内嵌式应用(如小游戏、转账、广告、支付)虽然具备天然流量优势,但这种「使用即走」模式也带来难题:用户行为很难沉淀为链上资产、身份、数据或长期留存。与以太坊生态中通过钱包绑定、DeFi 参与、NFT 资产形成链上画像不同,目前的 TON 用户多数只是 Telegram 用户的「轻量链上副本」,链上资产活跃度与互动深度较低。

  3. 合规路线的不确定性:尽管 TON 在积极拥抱监管,如任命 MoonPay 联合创始人为 CEO,但面对美国和欧盟等监管高压市场,Telegram+TON 的组合未来是否可持续,还需观察。

换句话说,TON 正处在「从注意力到价值沉淀」的临界点上。是像微信小程序一样,将高频交互逐步沉淀为金融与服务入口,还是成为又一个火爆一时的流量幻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执行力、生态自我演化能力,以及对监管环境的应对智慧。不过 TON 和 Telegram 相比于微信更有优势的一点就是他们可以「摸着微信过河」。相信未来 6-12 个月,将是 TON 生态从「叙事驱动」转向「基础价值支撑」的关键窗口期。

五、结语

TON 的故事,是一场「从平台流量到链上价值」的尝试。它既不像以太坊那样,从开发者社区出发构建金融宇宙,也不同于 Solana 的技术驱动和 meme 催化。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入口为枢纽、以轻体验为武器的 Web3 普及实验场。从 Tap-to-Earn 到 PayFi,从热度爆发到基础设施沉淀,TON 的演进路径其实呈现出一个重要信号:下一波 Web3 普及化革命,或许不是在加密社区里发生,而是在亿级 Web2 用户的日常生活里悄然展开。

TON 是否能够真正抓住这个机会,从「链上的超级入口」进化为「链上的超级应用平台」,仍需时间验证。但无论成败,它都提供了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一个没有用「DeFi yield」去引导用户,而是用熟悉界面、轻量支付、小游戏和社交体验,引导他们逐步触链、用链的样本。这是一场实验,也是一场豪赌。但在熊市未解的当下,TON 提供的不是「暴富神话」,而是一个更贴近真实使用场景的 Web3 想象力。它也许无法一蹴而就,但在一连串的小切口和真实需求中,或许正在孕育下一轮真正的 Web3 规模化转化的可能性。

披露:作者本人持有 Toncoin 及相关资产,本篇报告仍有部分主观成分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BLOCKBEATS],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Wayne_Zhang],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